目前全球储能技术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,抽水蓄能、压缩空气、飞轮储能、锂离子电池、铅酸电池、液流电池、超级电容器等储能技术都已经得到了市场化验证。其中,锂离子电池、铅炭电池、液流电池、钠硫电池、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、超级电容等主流储能技术的成本已经有了大幅降低。
国家近期出台的多项能源规划政策,包括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、《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(2014-2020年)》、《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(2016-2030年)》、电力“十三五”规划、可再生能源“十三五”规划等,都将储能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领域之一。国家能源局、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等部委层面发布的《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“三北”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(市场)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》、《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》、《中国制造2025—能源装备实施方案》、《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关于组织实施“互联网+”智慧能源(能源互联网)示范项目的通知》、《国家电力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》等具体实施意见有望实现储能成本在更大应用领域和范围的分摊,推动储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。
2月17日,国家能源局发布《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》,明确要求制订实施《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建立储能技术系统研发、综合测试和工程化验证平台,推进重点储能技术试验示范,加强储能标准体系建设,推动大容量储能应用技术产业化推广,鼓励用户在低谷期使用电力储能蓄热,积极推进已开工抽水蓄能电站和储能电站项目建设。
我国通过系列储能示范工程建设,已初步掌握储能在电网调峰、调频、工业节能、分布式能源、微电网等系统的应用技术。
2017年,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微网、能源互联网、多能互补、电能替代、备用电源、新能源汽车、光储充电站等应用领域和应用类型逐步明晰,储能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也日趋明确。